台灣賞蛙情報 > 部落格首頁 >文章

eco_elf

夜的精靈

2013雙流調查報告(第四部分調查結果討論)

2014-11-05 06:37:47

三、結果討論
    從調查中發現,此樣區中原本於自然教育中心(原遊客中心)至瀑步的步道上會有不少褐樹蛙及日本樹蛙。但自從風災後的持續調查發現,步道上出現蛙類的機會變少,加上河床整治鋪上許多平坦碎石與泥砂,日本樹蛙開始集中於部份未受工程擾動之溪床。而褐樹蛙則零星分布於河道中水流較急的岸邊石頭上。

    另ㄧ發現則是艾氏樹蛙在樣區中記錄到的範圍加大,從原本只於樣點2有零星發現,到2013年已經於四個樣點皆有調查紀錄,並且在設置竹筒進行觀察繁殖行為後,確實發現艾氏樹蛙會利用竹筒進行繁殖,而從調查觀察,本樣區艾氏樹蛙的鳴叫頻率較急促,與一般典型艾氏樹蛙單音頻率不同,相當接近面天樹蛙的鳴叫方式,是否屬於區域性的差異仍待進一步長期觀察確認。

    2011年5月進入樣區調查時自然教育中心專案教師分享紀錄到史丹吉氏小雨蛙及梭德氏赤蛙蝌蚪,另從文獻及東華大學兩棲類研究室所做蛙類分布預測發現,雙流可能有史丹吉氏小雨蛙的分布,調查團隊於2011年6月亦目視紀錄到二雄蛙及二雌蛙。推斷以往未曾紀錄到史丹吉氏小雨蛙的原因應與調查頻度有關,因史丹吉氏小雨蛙具有特殊的繁殖行為,其繁殖期與梅雨季節有密切關係,當梅雨季節到時,在下雨的時候會有大量發生集體繁殖的現象,但今年(2013)調查團隊在全年的調查中未記錄到史丹吉氏小雨蛙,是未來持續進行監控的對象之一。

    而梭德氏赤蛙蝌蚪因原紀錄者並未發現成蛙,僅以蝌蚪具有吸盤判斷,且從其繁殖月份(秋冬)判斷於2011年5月發現蝌蚪可能性較低,且此段時間適逄褐樹蛙繁殖期,研究者曾經觀察到褐樹蛙的蝌蚪在有流動水域的裸露岩石壁上會利用吸盤作類似爬岩鰍的逆流爬行行為,所以研判該紀錄可能為將褐樹蛙蝌蚪誤認為梭德氏赤蛙蝌蚪,故不列入正式紀錄物種,但作為未來在梭德氏赤蛙繁殖期時之特別調查物種參考。

    我們希望未來可以繼續進入園區進行調查,以更加了解園區蛙類資源變化狀況。

本文分類: 保育行動

本文標籤: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