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ghome
李鵬翔的賞蛙紀錄
擾人清夢的蛙鳴應對方式 2013-07-31 13:17:42
每到春天,不時看到青蛙鳴叫聲太大、擾人清夢的新聞報導,甚至有些民眾會向環保局或保育單位告發,希望讓「惡鄰」搬家。
我從1985年開始研究蛙類生態,非常熱愛及享受蛙鳴,但也經常被問到如何應對蛙鳴讓人無法入眠的問題。
我通常建議「瞭解蛙鳴、接納蛙鳴、改變環境」三步驟,先瞭解青蛙為何鳴叫,試著接納牠們,和牠們和平相處,若實在不行,再進行環境改善,讓牠們自動搬家降低族群量。
![]()
貢德氏赤蛙的叫聲如同狗吠,是控訴排行榜的第一名!
1. 瞭解蛙鳴
其實蛙類大部分的時候都安安靜靜地單獨躲在暗處,不發出聲音,也不和同類接觸。但到了繁殖期,就會成群遷入水域,並發出叫聲,而且不分日夜都很活躍,尤其下雨天的時候更是興奮。台灣大部分的蛙類在春天及夏天繁殖,也因此在春、夏季雨後的夜晚,最容易發生蛙鳴擾人清夢的情況。
2. 接納蛙鳴
既然每年春、夏天青蛙都會鳴唱,建議您不妨改變心情聽青蛙鳴唱,聽青蛙唱歌可以是一件很浪漫的事,因為雄蛙用歌聲吸引母蛙,所以唱的是情歌,聲聲句句都是:「愛你,愛你,趕快接受我的愛吧!」
但是每種蛙類的情歌唱法不太一樣,有些蛙類是慷慨激昂、轟轟烈烈的唱,例如黑眶蟾蜍的叫聲是一連串急促的「嘓、嘓、嘓、嘓、嘓、嘓…」,白頷樹蛙(布氏樹蛙)是如同放鞭炮般的「答、答、答、答、答」,腹斑蛙是豪邁激情的「給、給、給」。有些蛙類則是含蓄的愛在心頭口難開,例如拉都希氏赤蛙的叫聲是綿長呻吟般的「嗯ㄚ」,聽起來好像在廁所裡方便,所以有人暱稱牠為「拉肚子的青蛙」。
有些青蛙的叫聲不像青蛙,為大自然增添不少趣味。例如貢德氏赤蛙的叫聲是如同狗吠般的「茍、茍、茍」,我喜歡暱稱牠們為「狗蛙」。斯文豪氏赤蛙發出像鳥叫的「啾」單音,經常讓沒有經驗的賞鳥人白忙一場,因此有人戲稱牠為「騙人鳥」;而面天樹蛙如同哨音般的「逼、逼、逼」叫聲,則是小鳥輕聲呢喃。
用心體驗,您將發覺,原來黑夜的蛙類世界是如此豐富有趣。有情的您,不妨轉個念,接納多情的蛙言蛙語。
3. 改變環境
您若真的覺得住家附近蛙類族群量太大,僅想和少數幾隻蛙類和平共處,改變環境讓蛙類不喜歡棲息,也是一種應對方式。
蛙鳴是為了繁殖,繁殖則需要水域,所以常在水邊聽到蛙鳴聲。台灣蛙類繁殖的場所,根據水域的型態不同,可分成流水型、靜水型、陸地型及樹棲型。比較容易擾人清夢的青蛙大多屬於平地靜水型蛙類,牠們利用的靜水域種類五花八門,包括池塘、沼澤等永久性水域,以及路邊、水溝積水、水田等暫時性水域,這些也是容易聽到蛙鳴的地點。除了水域,還需要有遮蔽物讓牠們藏身。因此改善環境的方式包括定期清除過度滋生的水生植物,減少牠們躲藏的地方;將靜水域改成較開闊缺乏遮蔽的流水域,以減少牠們的棲地。若水域面積非常廣,不易控制,飼養會捕食蛙卵及蝌蚪的本土性魚類,也能降低牠們的族群量。
蛙類屬於兩棲類,兩棲類是最早登陸、最早在陸地發出聲音的脊椎動物,從此地球更加熱鬧,蛙鳴成為黑夜裡最主要的音樂。很難想像,蛙類若是從地球消失,黑夜將會如何漫長而寂靜。希望您在瞭解蛙鳴後,能用浪漫的心,接納短暫、季節性的蛙鳴擾人清夢的現象,和蛙類和平共處。
原文發表於[自然保育網]
圖/李鵬翔 文/楊懿如
本文分類: 蛙類與人 本文標籤:
網友回應
|
![]() 暱稱:Froghome |
Froghome的最新文章
Froghome的最新回應
老師~屏東縣牡丹鄉的蛙種也很豐
by 意容
我們需要更多人手幫忙
by fersun
我是新加入的蛙友,看到這種畫
by emily4618
請問這要如何處理來維持台灣生
by 柏勳
就很多不相信班腿和布是不同種
by yohu
Froghome的參觀人氣
今日人氣 : 1
累積人氣:95300